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2.
主成分分析在中风病系统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The evaluation of complexity system is common issue in the study on TCM, such as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of many symptoms in syndrome and integrated determination of mutual intera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athogenic factors. Analysis of Cronbach a and split-half reliability was conducted on the epidemiologic data of 3909 subjects. The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and muliti-colinear, combined with systematic analysis of literature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to the risk factors with evident significance was carried out using SAS software.  相似文献   
3.
中医中风病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中医中风病证侯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方法:对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资料(3909例),分析了克朗巴赫系数α(Cronbach α)和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后,分别求出每一变量卡方值(χ^2)、概率值(P)、优势比(OR)、95%CI。在变量的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分析并结合文献的系统分析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应用SAS软件对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logistic)、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构成证侯的症状(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形成了复杂的多元非线性关系,多元统计分析可客观地评价各症状在证侯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是揭示中医证侯复杂关系的有效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mtomileusis,LASIK)治疗视觉敏感期后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1年后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对25例(25眼)年龄为12—16岁的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行角膜中央最薄处厚度和中央2.5mm外四个方位厚度检测、1%阿托品散瞳验光、角膜直径测量、wavefront或OPD—scan波前像差仪进行坐位时的虹膜识别后行LASIK治疗。弱视眼屈光度远视1.50—7.50DS,散光为1.00-5.00DC,激光仪使用visxstarS4或NidekEC5000 CX—Ⅱ激光仪,两种激光均具有眼球主动追踪和虹膜识别技术。术后辅助弱视训练,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弱视眼远视切削均值达(3.75±1.20)D,最高限度为6,75DS,术中术后无角膜瓣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2个月随访时,术眼残余屈光度均值(1.09±1.13)D(P〈0.01),最佳矫正视力由0.24±0.17提高至0.67±0.37(P〈0.01),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或丢失。结论视觉敏感期后的弱视仍具有可塑性,术后1年的随防表明LASIK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核蛋白组型转和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探讨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核蛋白组型转、SOD与CASA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3月男科门诊就诊的69例死精子症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30.57岁。采用精子顶体酶定量、核蛋白组型转半定量、SOD定量和DNA荧光染色精子动(静)态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分析。并以21例正常生育者作为对照。结果本组69例患者中,共有20例发现精子顶体酶异常,占28.99%;14例发现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异常,占20.29%。与正常生育组相比,死精子症组患者的精子密度、a级精子及a+b级精子百分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精子顶体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死精子症组患者的核蛋白组型转换半定量值和SOD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死精子症患者的精子顶体酶检测和核蛋白组型转检测有一定的价值,而SOD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大直径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假体(large diameter metal-on-metal cementless total arthroplasty,LMM-THA)与传统直径(28mm金属对高分子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金属对聚乙烯(metal-on-polyethylene cement-less total hip arthroplasty,MP-THA)置换术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应用LMM-THA与传统28mm直径MP-THA置换术各32例(32髋)患者的临床资料。LMM-THA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8~69岁,平均52.3岁。传统直径MP-THA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40~71岁,平均5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术前诊断、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减少量、大腿周径增加值、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假体的位置,假体活动范围,假体脱位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2.9个月。两组间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Hb减少量、大腿周径增加值、住院时间、Harri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髋关节活动范围及髋关节稳定性脱位发生率LMM-THA组优于传统MP-THA组。结论 LMM-THA假体比MP-THA组不增加手术创伤及并发症,但有着更好的关节活动范围及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大鼠脊髓相应节段α-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α-amino-3-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ate,AMPA)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神经病理性痛的脊髓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20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电针组电针大鼠损伤侧"委中"与"环跳"穴,每次30min,每日1次,治疗7d。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印迹法测定脊髓AMPA受体亚基1(GluR 1)的表达,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脊髓GluR 1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脊髓GluR 1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表达量均升高(P0.05,P0.01),GluR 1mRNA的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脊髓GluR 1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及其mRNA表达均被逆转(P0.05)。结论:电针能够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机制可能与有效地下调脊髓AMPA受体GluR 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肱骨外上髁炎是肘部软组织损伤常见的疾病,治疗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且方法多样,文中旨在观察肱骨外上髁炎痛点封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指导。方法从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期间对220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例进行局部痛点封闭注射醋酸泼尼松,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96%患者获得回访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优良率为96.0%,半年后复发者4例,1年后复发者2例,复发率为3%。结论局部痛点封闭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保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KP)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用KB法对KP进行常规药敏试验,选取该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KP,并用PCR扩增方法检测其耐药基因:TEM、SHV、PER、VEB、CARB、VIM、IMP、GIM、SPM、DHA、GES、OXA、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qacE△1-sulⅠ、int-Ⅰ、CTX-M、acc(3′)-Ⅱ、KPC。结果耐药基因TEM、DHA、aac(6′)-Ⅰ、ant(3″)-Ⅰ、qacE△1-sulⅠ为阳性,其他耐药基因均为阴性。结论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并非KPC所致,主要是TEM、DHA型β-内酰胺酶合并其他原因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将530例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分为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瘀热证7个基本证候,分别于入院时及入院后第3、5、7、11、21天共6个时间点进行证候调查,研究证候的分布、变化规律。结果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各时间点瘀热证始终占据第一位,风证、火热证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延长,痰证比例下降,血瘀、气虚比例上升,阴虚阳亢证始终处于最后一位。将各证候例数按时间点进行纵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瘀热证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火热证、风证为常见证候,呈现出向血瘀、气虚演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